华体网

图片

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媒体关注 / 正文

媒体关注丨方寸带具见证千年民族交融,95后专业型博士生当起策展人

2025年10月16日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10月14日,作为bet36体育在线74周年校庆特展,“带载千秋 同心复兴:中国古代带具展”在校博物馆正式展出。展览汇聚唐至明代300余件(套)带具精品文物和藏品,通过“玉带”“金銙”“马鞍”等古代服饰和车马器中的方寸之物,系统展示中华多民族艺术交融的实证,为观众铺开一幅中华文明交融与演进的历史画卷。特别的是,这一次展览的策展人是bet36体育在线美术与书法专业文物鉴定与艺术管理方向首届专业型博士生刘小卓,这也是她作为博士生中期考核的一次汇报展。


每一件带具都力求“开口说话”


  “带具”是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既是“束衣御物”的实用器,又是凝结着民族身份的物质印记,还是文化交融的鲜活载体。展览按历史脉络划分为五个单元,采用线性叙事方法,集中呈现了带具从唐代的开放包容到明代的成熟鼎盛的演进历程。

  展览现场,每一件带具都力求“开口说话”。从考古发掘情况看,唐代玉带的题材比较丰富,有龙纹、胡人乐舞纹、狮子纹、瑞雀纹等。其中,胡人题材的流行与唐代社会对胡人乐舞文化的喜爱密不可分,彰显出唐代“兼收并蓄”的审美倾向,进一步反映了这一阶段民族融合的进程。

胡人吹笛纹带銙

  在一款“胡人吹笛玉带銙”的展品背后,正是唐代带具“胡风汉韵”的典型题材。原来,在唐代,很多西域胡人来经商、当乐师,胡人乐舞成了流行文化。这种纹饰刻在代表身份的玉带銙上,说明“胡风”不仅被接受,还成了中原统治阶层审美的一部分。

  五代带具在题材上深受唐代影响,以龙纹、伎乐、高士题材最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前蜀王建墓出土玉大带,由?尾、玉銙组成,玉銙七方,均浮雕团龙戏珠图案。另外,钱镠墓出土金玉带的带扣头也是采用阴线錾刻的龙纹。龙纹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寄托,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精神的体现。

  辽代契丹人视马为财富与力量的象征。契丹人“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生活方式决定了马匹与马具在辽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因此,辽代贵族会选用金、银等上等材质装饰马匹的鞍具,施以华美纹饰,在满足实用需求的同时彰显其身份地位。受唐风的影响,契丹人钟爱忍冬纹、摩羯纹、天马纹等纹饰,这些也是辽代马具中的常见艺术题材。

花卉纹带銙

  明代玉带最常见的形制是一套二十銙。明中期以后,犀角、象牙、沉香、玳瑁等材质的带銙也多有发现。麒麟纹是明代带具的常见题材,其形象融合了鹿身、牛尾、马蹄等特征,常与火焰纹、云纹、牡丹纹组合出现。《明史·舆服志》载正德十三年规定四、五品官员使用麒麟纹样,锦衣卫指挥侍卫等特殊职位亦可服用。

  这些跨越千年的藏品,以其精妙的工艺与深厚的意涵,成为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注脚。

  

策展本身就是超越书本的深入学习


  本次展览不仅是献给校庆的深情厚礼,也是一次重要的学术与文化实践。它聚焦“考古学”与“艺术学”的交叉融合,是美术与书法专业型博士点的首届专博生中期考核的重要实践成果。

策展人刘小卓

  学生策展人刘小卓是一名95后,对她来说,此次策展正是将课堂所学的艺术史、考古学、博物馆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是一次超越书本的深入学习。前期准备中,刘小卓和学生团队从1000余件展品中筛选,拍摄图录资料,进行称重、尺寸测量和材质记录等。

  在导师朱浒教授的指导下,展览最终聚焦从唐代到明代这一历史阶段,民族交融频繁,文化多元共生,通过这些带具展品,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民族交流的历史脉络。刘小卓说,这些藏品的来源也颇为丰富,一部分来自镇江文物商店,另一部分则来自美术学院美术考古资料室,原本是老师上课的教具,如今成为展览的重要展品。

  “感觉是一场知识与能力的全方位考验。”早在硕士阶段,刘小卓就专攻美术考古,这为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图像识别、断代分析、图样结构解读,这些技能让她在面对海量藏品时能够迅速抓住关键信息。然而,策展远不止这些,它还涉及历史、文化、管理等多领域的知识。协调展馆、志愿者团队等多方力量,藏品出借、保险事宜等琐碎事务,都需要操办。展览落地前,学生志愿者讲解队伍等培训,都让她深刻体会到策展工作的复杂与艰辛。

  

打造持续发热的文化课堂


  站在展厅中,佩戴“小蜜蜂”为观众做完首场讲解,刘小卓才有了“真实感”,望着观众们专注的神情,她心中满是自豪。这是一次展品展示,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多民族文化交融美美与共。

  “这些珍贵文物和藏品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生动教材。”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博物馆馆长雷启立说,展览以“带载千秋”寓意文化传承,以“同心复兴”彰显时代担当,对引导师生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也将以此次主题展为新起点,依托bet36体育在线博物馆这一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工作,不断提升文化育人实效,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师大智慧与力量。

鱼形提携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14日。其间,华东师大博物馆、美术学院等还将陆续推出系列学术讲座与公共教育活动,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开放,实践“文教结合”新模式,力求将展览打造为持续发热的文化课堂,在提升青年学子专业能力的同时,丰富社会公众的人文素养,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持续动能。


阅读原文


记者刘昕璐

来源青春上海

编辑丨王越月

编审丨戴琪


更多阅读:

上观新闻丨【文汇报】唐朝人也爱系皮带!300件方寸之物带你穿越历史领略古人的时尚穿搭

青年报丨方寸带具 见证千年民族交融——95后专业型博士生当起策展人